• 首页
  • 最新动态
  • 传承工作室简介
  • 张义明及继承人简介
  • 张义明传承之路
  • 学术思想
  • 典型医案
  • 科学研究
  • 影像资料
  • 图片
  • 在线咨询
  • 典型医案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医案
    心悸 气血双虚兼血瘀(冠心病 )
    发布时间:2018/6/25 9:40:57 浏览数:

      尹某,男,63岁,山东滕州市大坞镇人。患者胸闷气短,伴左胸部隐痛3年余,曾在多家医院诊治,多以心肌缺血或冠心病治疗,口服复方丹参片和速效救心丸,病情时有缓解。2012年12月以来,由于气温变冷加之忙于生意经营,于18日夜间胸闷心跳加重,次日清遂来中医院就诊,患者精神不振,面色少华,心悸气短,动则心跳加重,左胸有压迫感,并向颈肩部放射,可持续1分钟左右,伴四肢乏力,时有头晕,周身酸痛,二便正常,入寝尚可,舌质淡,苔薄白,脉象缓结,听诊心律53次/分,律不齐。期前收缩每分钟2-3次,心尖区可闻二到三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左束支传导阻滞,T波异常,QPS波群宽大畸形。中医辨证属气血双虚兼血瘀,治宜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方用炙甘草汤加减。

      处方:炙甘草15g 生地30g 人参10g 麦冬15g 阿胶烊化10g 桂枝10g干姜10g 降香15g 丹参15g 全蒌15g 大枣5枚

      上药以冷水浸泡1小时后,加入白酒30ml,文火煎煮两次,每次400ml去渣,入阿胶烊化尽,分三次温服,每日一剂。6剂后,心悸胸闷大减,四肢有力,精神好转,继服上方12剂,诸症消失,听诊心律63次/分,律齐,心电图基本正常。

      按:心悸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称以惊悸、心动悸、心下悸等,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载有:“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认为其主要病因有惊扰、水饮、虚损及汗后受邪等,记载了心悸表现的结、代、促脉及其区别,提出了基本治则及炙甘草汤等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景岳全书·怔忡惊恐》认为怔忡由阴虚劳损所致,且“虚微者动亦微,虚甚者动亦甚”。《丹溪心法·惊悸怔忡》中提出心悸当“责之虚与痰”的理论。《灵枢·经脉篇》说:“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同时认识到“病本于心”。心为十二官之首,主血脉、藏神明,心气是心之络脉中运行之气,心气心阳温煦推动血液运行,心阴心血需养心神,即“气帅血行”。心悸多因气郁暗耗阴血,心血不足,心失所养,不能藏神而神不安,志不宁,心阳不振,不能温养心脉,心自不安,则为悸;心阳不振,血行不畅,心脉瘀阻而发心悸。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继承和研究经方的基础上,并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认为导致心悸的病机不论是气虚、阳虚、血虚、阴虚、气滞、血瘀或痰阻,最后的病机都离不开瘀,《伤寒论》炙甘草汤证的主要病机是气阴两虚,我们在炙甘草汤的基础上,加入降香、丹参、红花、全蒌活血化瘀通络,疗效更佳显著。方中以炙甘草,益气养血充脉养心,生地养阴补血,二药重用,益气养心复脉为君,人参大枣补脾生血共为臣药,本方大剂滋阴,而阴无阳则不能化气,故佐以桂枝、生姜辛温走散,温心阳通心脉、宣阳化阴;心血瘀阻加丹参、红花、降香、全蒌、降香行气活血、宽胸散结、活血通络,诸药合用阴阳调节,气足血充,畅行于脉,脉气接续则自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所含丹参酮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又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类似钙拮抗剂,甘草酸、人参总皂甙和麦冬总皂甙合用能明显降低大鼠离体右心房肌自律性和左心房肌兴奋性,明显延长大鼠离体自律性和心律失常。炙甘草汤能够显著降低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的室早,并能使心律失常总发生率降低,并对氯仿致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中甘草酸、人参总皂甙为抗心律失常的主要成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山东省卫计委 | 山东中医药网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枣庄市卫计委 | 滕州市卫计局 | 滕州市中医医院 |
    Copyright 2018 © 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张义明传承工作室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滕州信息港